国企重组,不做简单加减法(产经观察•国企改革再出发③)

12月份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已实施三起重组,国企重组力度正在加大
 


本报记者 陆娅楠 赵展慧
 
 
《人民日报》( 2015年12月28日 18 版)

12月份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已实施三起重组,国企重组力度正在加大

 

本报记者 陆娅楠 赵展慧

《人民日报》( 20151228 18 版)

http://img.bj.wezhan.cn/content/sitefiles/2095890/images/131774948669242627.jpg

  制图:张芳曼

中国远洋与中海运重组;中国五矿与中国冶金科工重组;南光集团与珠海振戎重组——12月份以来,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已实施三起重组,央企数量降至107户。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国有企业之间以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跨国公司,同时明确要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

  国企重组的又一轮高潮是否到来?新一轮国企重组与以往有哪些不同?

新一轮重组更注重国有资本结构调整,

好钢用在刀刃上

  去年底,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的强强联合备受瞩目。此后,电信系、钢铁系都将大一统的猜测不断传播。今年9月《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后,有人甚至分析,经过这轮重组,央企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减到三四十家。

  毫无疑问,国企重组整合的力度一定会加大,步子也会加快。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建国表示,经过重组最终数量是多少不是规划出来的,而需要依据市场实际扎扎实实推进后才知道。

  从2003年国资委成立至今,通过调整重组,国有企业数量少了,但国有经济总量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4年底,中央企业已由196户减少到112户,而资产总额增加了近7倍。通过调整重组,国有资本分布过散过宽的局面得到改善,形成了一批跻身世界500强的大型国有企业。

  既然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留下的企业在行业内也形成了较好的竞争合作模式,为啥还要继续重组?

  ——重组整合,优化资产配置,是时代需要。从国内看,新旧动力转换交替期,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从全球看,海外市场复苏尚待时日,出口压力在增加。在大变革时代,国有资本结构一定要适应新常态,国企重组必须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彭建国表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也认为,与过去10年相比,国有企业今后将更多地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国企重组,防止左右手互搏,将更加适应国际化竞争,与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契合,在走出去过程中发挥握指成拳的效果。

  ——国有资本规模有限、责任重大,必须好钢用在刀刃上。李锦认为,目前国企布局结构仍有大企业不强、小企业过多、亏损企业不少的问题,新一轮国企重组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通过重组和创新,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同时清理退出一批国企,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淘汰落后产能。这是国有资本根据市场变化来调结构,更加考虑资本布局的合理性,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率,发挥国有资本应有的功能,特别是战略功能。

既要做强做大,又要避免垄断,重组不容易

  国企重组关系国计民生,《指导意见》一出,就引来一些担忧:如果联通、移动、电信三家如南北车那样合并,提速降费是不是会随着垄断成为泡影?三桶油好不容易分开,会不会又重走老路?重组会不会出现拉郎配

  这些疑点,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重组谁说了算?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不少国企都具有三多特点,即业务多元、主业多变、板块多层。那么哪些国企需要重组,重组后哪些板块需要退出,是道复杂的选择题。哪些国企需要重组整合,由市场决定,而这个市场包括国际和国内市场。彭建国解释,这轮国企重组整合处于国有资产管理从管企业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的这一背景下,国企重组将更多地强调由市场主导,政府多些顶层设计,少些直接干预,更多地通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划清政企权限,不干涉企业具体经营。

  以率先合并的南北车为例。由于历史原因,南北车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优劣势趋同。近年来,两车在海外市场为取得订单屡打价格战,导致经济利益受损。在国内市场,尤其是城轨地铁项目,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样一来,合并重组有了内在动力。实施南北车重组整合,可以有效遏制重复开发、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提高资产效率,降低投资风险,避免组织内耗,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集约化、国际化。中国中车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中车把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作为新公司的当务之急,成立仅半个月,就推出了关于规范市场行为的一系列措施。此后,国内城轨项目中以投资换市场的情况基本杜绝,重复投资得到有效控制,产品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国际市场规则初步建立,过度竞争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重组会不会导致垄断?

  李锦认为,国企整合要做到内外有别、统分结合,如果主要业务面对国内市场,就不宜强强联合只剩一家,从而丧失竞争性。上一轮重组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壁垒,电信、石油、民航等领域通过拆分形成了三家竞争的格局。现在的竞争格局是比较合理的结构,改革不能倒退。李锦说,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虽然中车体量独大,但无论国内还是国际竞争,它始终要面对德国、法国、日本等跨国企业的竞争。从体量上看,中车是个巨无霸,但全球竞争力还有差距,强强联合不仅不会造成垄断,还能够让大型国企走出去更有竞争力。看待这类重组,要有全球化视野和长远眼光。

  重组能否产生“1+12”的效果?

  在实际操作层面,国企重组涉及资产、人员、债务、分配等多方面,因为处理不当,一些国企联姻六七年至今仍难以融合。李锦表示,重组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比如合并,不光是办公楼、人员的合并,难的是利益目标、业务板块、企业文化的融合。这些问题必须解决好了,才有望实现‘1+12’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近日也公开表示,如果实现不了“1+12”,不如不重组。

  政府放权,尊重市场规律,重组才能迈开脚步

  要推进重组整合,朝着四个集中的方向发展,专家们认为是关键。

  ,政府要放权。政府要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改革要尊重市场规律。彭建国分析,今后资本市场会在国企重组整合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些并购重组将主要通过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这些专业化运作平台来实现。政府要真正放权,不搞拉郎配,让企业成为重组整合的主体。

  李锦表示,目前一些涉及金额很小的重组都仍然要层层审批,的力度还需加大,应尽快出台国企改革的分类细则,列出负面清单清单之外的应皆可为。列出清单也有利于重组整合把握好度,既激发活力又不至于出现混乱。

  ,市场要更开放。国企完成分类后,在商业类国企,要让外部资本进来,在更多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参与国企重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彭建国表示。

  这就绕不开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忧,而化解这一忧虑必须尽快完善国有资产评估体系。无论是并购重组还是混改或者探索员工持股,都要解决好资产评估问题,建立起决策、审批、操作都公开透明的对价程序。彭建国认为。

  重组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来支持。特别是一些全国性大企业的重大重组,涉及面广,触及多方利益,推进起来更有难度。重组整合,首先得考虑发展动力和效率问题,而不是利益的均衡,如果要平衡各方利益,改革就难以迈开脚步。李锦说,《指导意见》已经打下良好的基础,下一步要加快配套文件、实施细则的制定。国企改革就像一棵大树,是乔木,重组是其中一条粗壮的枝干,今后的配套文件、各个地方的实施意见也需要像乔木那样枝干清晰,而不能像灌木一样杂乱无章。

  北京师范大学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华则认为,重组整合不应仅考虑国有资本的增值,还要考虑公众福利的因素,如果重组会导致垄断,使公众福利下降,那就不应该推进。改革中应该多些人情味儿,这样老百姓才会支持。